简体网站 | 繁体网站

时事/趋势

  • 无处可躲的大数据
  • We Are Data: Algorithms and The Making of Our Digital Selves
  • 作者:John Cheney-Lippold
  • 出版社代理人: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美国)
  •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 页数:320页(含22张黑白图片)
  • 已售版权:
  • 版权联系人:cecily@peonyliteraryagecny.com
内容介绍
身处数位化时代,“电脑”将生活周遭的一切都记录下来,消费习惯、活动范围、医疗历史、信用卡资讯、指纹、声纹….,这些数据记录的用途都是为了让生活“更便利”,还是要让“监控更简单”?
 
《无处可躲的大数据》探讨在这个演算时代,“身分”的意义为何:演算法如何运作、在哪些层面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抵抗?
 
演算法无所不在,组织全世界的数据。我们每一次使用电脑搜寻、按赞、点击与购买都是一个数据,让演算法决定我们能看见的新闻、出现在网页上的广告、我们能取得的资讯,甚至决定你的朋友圈。这些复杂的系统规则,不只形塑我们在网路上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与人际关系,还决定了我们的现在与未来的样貌,无论是否在线。
 
演算法创造并重造我们,用我们的数据分配并重配我们的性别、种族、性取向和公民身分。用数据将我们标示为名流或恐怖分子。在这个无处可躲的监视时代,每个当下的数据收集都不是自愿的。Google、脸书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等也决定了这些资讯所代表的意义,在资讯搜集的过程中建构了我们的世界与我们的身分。我们无法决定演算法如何定义我们。这样的身分建构对我们一点用途也没有,但其他人却能加以利用。
  
 作者John Cheney-Lippold透过一连串有趣又深入的例子,用身分的人际建构角度,让我们对自己“被演算出来的身分”有新的了解。
 
好评
We Are Data spells out the implications of being made of data in the digital age: our new ‘algorithmic identity.’ John Cheney-Lippold shows how algorithmic logics that undergird the architecture, regulation, monetization, and uses of the Internet have changed the nature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identity. Through witty and accessible examples, he eloquently lays out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transcoding lived identity into measurable types in our new world. Clearly written, carefully researched, timely and intelligent, We Are Data is a compelling and much-needed book.”
—Alexandra Juhasz, Chair, Film Department, Brooklyn College
 
关于作者
John Cheney-Lippold 是密西根大学美国文化与数位研究的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