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故事
  • Goings: In thirteen Sittings
  • 作者:Gordon Lish
  • 出版社代理人:OR Books
  • 出版时间:2014年2月
  • 页数:160
  • 已售版权:
  • 版权联系人:julia@peonyliteraryagency.com
内容介绍
本书简介
 
“高登·利什因一些错误的原因而被人们所熟知,但人们不知道的是,高登·利什在过去十年间写下了美国最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
——唐·德里罗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葛楚德·施泰因在20世纪上半叶无人能及,那么高登·利什则在20世纪下半叶独领风骚。”
——英国《卫报》
 
《十三故事》是高登·利什十六年来的首部原创作品,这位当今最重要的作家通过这十三篇故事向世界展现了他惊人的文学活力。

被公认为自麦克斯维尔·珀金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和沃尔夫的编辑)后最具影响力的编辑,高登·利什改变了美国文学的面貌。在与他紧密合作的作家里,不乏唐·德里罗、辛西娅·欧兹克、雷蒙德·卡佛、理查德·福特、安妮·卡森、哈罗德·布罗德奇这些大名鼎鼎的作家。

然而,在他自己的写作中,人们得以真正窥见他的才华。他的机智和黑色幽默在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展现,他的智慧毫不怜惜地将读者玩弄于鼓掌之间。而在他作品中,大多时候那位叙述者的名字就叫“高登”。这本《十三故事》里,故事的主题包括与记忆的搏斗、自我认知、友谊、母子关系与爱情等等。不仅如此,他的语言可谓集利什以往作品之大成,读者可以在阅读时会有种感觉:一位伟大作家的形象正慢慢跃然纸上。


作家简介
高登·利什(
Gordon Lish)
1934年生于美国纽约,他作为文学编辑帮助雷蒙德·卡佛、理查德·福特、唐·德里罗等人扬名美国文坛而被人们所熟知,但他也是一名短篇小说作家。

利什在大学里主修英语和德语,并深受当时新批评思潮的影响。提前拿到学位后,利什一边担任教职一边创办文学杂志,包括凯鲁亚克、阿伦·金斯堡等当时非常有名的作家都在他的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作品。1960年代,他与雷蒙德·卡佛结识,卡佛之前一直笔耕不辍,但苦于总是被退稿。经由利什的改动后,卡佛的作品随即在美国全国性刊物上发表。

1969年,他成为了《绅士》杂志的文学编辑,并回到纽约居住。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977年,在任期间,他致力于发表新作家的新作品,经由他手发表作品的作家包括卡佛、唐·德里罗、辛西娅·欧兹克、理查德·福特、雷诺兹·普莱斯等。也正是在这几年间,利什对作家创作完成的作品的大幅删改,直接导致了当时美国“极简主义”文学流行的局面。

利什对作品的删改幅度很大。以卡佛为例,利什经常删除掉原文一半以上的篇幅。对他的改动,作家的反应并不相同。卡佛等大多数作家都能接受他的改动,卡佛甚至还心怀感激,他说:“如果我在这世界上有任何立足之地,那也是利什给我的。”但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接受利什对自己作品的删改,唐·德里罗就曾经对利什的删改表达了强烈的抵触。对此做法,舆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评论认为利什的删改明显提升了原文的层次,而一些作家和媒体认为,这是对作家和作品的不尊重。

离开《绅士》杂志后,利什进入美国著名的文学出版社克诺夫(Knopf)担任高级编辑,他也继续着与卡佛等作家合作,帮助他们在文学圈赢取声名。在此期间,他也开始出版自己的短篇作品。

除了担任编辑,利什还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开设创意写作班,参加过该课程的很多学生后来都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还有一些学生在全美几所著名的学府里教授创意写作,传承利什的创作理念。因此,有评论家和研究学者认为,利什的创意写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文学的面貌,甚至有学者称这些作家为“利什派”作家。近年来,有美国学者认为,从战后至今,美国文学迎来了一个“体系时代”(Program Era),即创意写作课程的设立及催生的诸多作家,进而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而高登·利什便在其中居于中心位置。
 
语录
“写出好作品的秘密在于说真话。”
“不是故事里发生了什么,而是故事对读者的心灵和思想产生了什么效果。”
“我不相信什么才华。我只相信毅力、实践、勤奋、刻苦、意志、意志、意志、欲望、欲望、欲望。”
“写作时绝不能诚挚——诚挚会扼杀写作。”
 
奖项
1984年欧·亨利奖
1984年古根海姆学者奖
2005年安提俄克评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