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网站 | 繁体网站

艺术/时尚

  • 活字:记忆铅与火的时代
  • 作者:行人文化实验室/企画, 林盟山/摄影, 林秦华/设计
  • 出版社代理人:行人文化
  • 出版时间:2014年2月5日
  • 页数:128
  • 已售版权:
  • 版权联系人:julia@peonyliteraryagency.com
内容介绍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第一本完整记录活字印刷文化的书籍。
  ◆大量影像及深入浅出的文字,带你看见活字印刷的完整流程。
  ◆铸字、检字、排版、印刷之职人深度访谈,他们的人生故事就是活字印刷术历史的缩影。
  ◆历史源流、字体设计、出版编辑之专家访谈及撰文,全方面讨论活字印刷相关主题  。
  ◆重要文献摘录、参考资料、制作及体验店家及单位列表,资讯丰富实用。
  ◆随书附赠「日星铸字行」字体样本特别设计版。

 

本书已有电子档,欢迎索取审阅。


翻开任一本具有三十年以上历史的书本,你可以在纸页上,抚触到淡淡的浮突,那是铅字印刷留下的独特压痕,是老一辈读书人指尖最初的记忆。但自九○年代电脑排版成为印刷业主流之后,以铅字排版的凸版印刷技术逐渐没落,铸字厂和活版印刷厂相继歇业,不论是那个时代的书本或故事,都鲜少有人谈论起。

这本书试图追寻逝去的活版印刷年代,透过与铅字工作数十年的老师傅们的人生故事,观看活字印刷产业的兴盛与衰落。这本书以一本活字印刷书籍的制程为主轴,走过铸字、检字、排版、印刷四个阶段,以丰富的影像及文字记录下活字印刷的面貌。我们也邀请了几位重要的专家,进行访谈或撰文,从历史源流、字体设计、出版编辑、再版与纸型等角度切入,更全面讨论活字印刷的各个相关主题。

尽管产业没落了,活字印刷并没有消失,近年来不断有设计师、作家、创作者运用活字印刷制作或设计其书籍、作品、商品,本书收录部分产品,来呈现活字印刷现存的样貌。而附录中的重要文献,以及可制作、体验活字印刷的店家和单位,都希望能进一步激发读者去实际接触或更深入了解活字印刷。为了真实并完整呈现活字印刷流程,我们特地为台湾仅存的铸字行「日星」设计了一版字体样本附于书后,让读者亲眼看见、亲手感触活字印刷印制品的质感与温度。

本书由摄影师林盟山掌镜,他的影像如电影般有力,带领读者踏出追寻一本活字印刷书籍制成的旅程。文字深入浅出,老师傅们谈起那段岁月的雀跃、感叹和期许跃然于纸面。这本书透过一场视觉与文字的交会,带你看见在电脑全面攻占印刷业之前,一本书如何印制出来。你会了解,知识的传递曾经必须经过这么多双手,如此得来不易。

最后,仅以这本书,向所有曾经参与活字印刷蓬勃的那个年代的老师傅们致敬。

作者简介

摄影/林盟山


  1966年生于台北,1991年开始参与摄影工作,作品横跨平面媒体、影像媒体、唱片封片与电影剧照等领域。摄影个展有1995年《青‧春》、1998年《青春日志──台湾青少年影像调查计划》、2006年《如果有件事是重要的──林盟山摄影个展》、2010年《流动摄影棚》、2013年《流しの写真屋肖像计划》;电影剧照作品有《河流》、《洞》、《想死趁现在》等;纪录片作品有1999年《秋茶》及2002年《青春印记》;出版作品有2006年《如果有件事是重要的──林盟山摄影集》。目前为自由摄影。

装帧.插画/林秦华

  1978年生于台北,2004年毕业于伦敦传播设计学院,作品包含绘画创作、摄影、平面设计。文宣规划设计作品有「筑生讲堂」系列文宣;装帧作品有《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DVD套装(行人文化实验室)、《王文兴手稿集:家变、背海的人》(行人文化实验室)、《吴哥之美》(远流)、《高处眼亮》(远流)、「星月书房」丛书等。目前为自由平面设计师。

 

序言 编辑部

 

第一部 职人的记忆

铸字──

「当年印刷业很活络,可也非常竞争,在铸字的环节也不例外,简直是杀戮战场那样;甚至会听到江湖流传类似『如果你们去日星买字,就不要来我们这里!』这样划清楚河汉界的撂话。」张先生笑说。

◣传入、扎根、扩散到创新──台湾活字印刷术源流 吴祖铭

检字──

「我父亲、公公那年代,做印刷才是真的前途光明,印刷业师傅们都打着领结、穿着西装上工,下班后去舞厅唱歌、跳舞。那时啊,人们有句俗话说『若嫁印版工,没吃闻也香』,可到我们这一代呢,这话就改写了,变成『若嫁印版工,如同死了尪』,穷忙而已啦!」

◣每一笔,都是讲究──谈活字印刷字体 黄俊夫、柯志杰对谈

排版──

「你看这个、还有这个,这我都不会丢,不会拆(版),以后全部都要放到博物馆的!」爬上爬下、走来走去,不停搬出各种压箱宝、兼走到随时可以开工的工作台前指着检好的版面,林先生坚定地说。

◣还是铅字印得漂亮──出版人谈活字印刷 专访洪范书店叶步荣、叶云平

印刷──

苏先生的话语透有关于这行凋零的落寞,可另一方面,那习惯性、甚至本能性地那样一停下手边印刷工作,就忍不住会对机器乔一乔的身影,更多地透露着,那表面上的「吃饭家伙」,是怎样在一个人生命中占据着亲密的位置。

◣出版社的资产,都在这儿了──再版与纸型 专访洪范书店叶步荣、叶云平

 

第二部 活着的样貌──创新、活用与保存

 

附录一 写在这本书以前──诠释与文献

附录二 这里只是起点──其他参考资料

附录三 在台湾,感受活字印刷──相关店家及单位